月供比如何计算:从业者的经验之谈

国际财经 (2) 4小时前

月供比如何计算:从业者的经验之谈_https://wap.ycdhulan.com_国际财经_第1张

聊到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,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就直接跳出那些公式,恨不得立马算出个数字来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哪有那么简单?尤其是我们做这行的,看到客户一上来就问这个,我心里总会嘀咕一句:您这计算,是真的算,还是想听个心里安慰?这中间的门道,远不止一个数字那么简单。

月供比:不只是一个数字

说白了,月供比,衡量的是你每月还款额占你家庭税前月收入的比例。听起来挺直接,是不是?但我们日常接触的,往往是各种变形和延伸。比如说,有些银行在审批贷款时,会有一个内部的“月供收入比”控制线,这个线会根据市场情况、客户资质、甚至贷款类型有所浮动。你以为是个死标准?其实不然。

我记得几年前,有个客户,收入很不错,但因为有几笔xyk分期,每个月的小额支出加起来也不少,他们自己算的月供比看着还行,但银行的系统一筛,就有点悬。当时他们不理解,觉得明明够还的。我就跟他们解释,银行在计算这个,不光看你的工资条,还看你的流水,看你有没有其他债务,“隐形”负债也是负债,这就像身体检查,不是光看体重,还得查血脂、血糖。

而且,这个比率有个大前提,就是你的“收入”到底怎么算。是只有主业工资?还是包括兼职、分红、房租收入?不同的信贷机构,甚至是同一个机构在不同业务部门,对“收入认定”的标准都会有差异。有时候,我甚至得跟客户掰扯清楚,那个奖金,是月月都有还是年终才给?年终奖算不算月收入?这都需要细致地梳理。

实际测算中的“坑”

我见过不少客户,自己拿着计算器按半天,得出的“月供比”数据,到银行这里一核对,就发现对不上。最常见的一个原因,就是忽略了“税费”。很多人算的收入,都是税前的,但银行在审批时,看的是相对更稳定的、到手的那部分。当然,也有更严格的,会直接要求提供完税证明。这中间差的,可不是小数目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“负债认定”。很多年轻人,可能xyk额度很高,虽然平时不怎么用,但银行在计算你的“潜在负债”时,会考虑这个额度。或者,一些消费贷、车贷,虽然每月还款额不高,但如果叠加起来,也会影响银行对你整体偿债能力的判断。我有个客户,本来想贷一笔款,自己算的月供比非常健康,但他的信用报告里有几张xyk,虽然额度没用完,但银行内部有个潜规则,会按一定比例(比如10%)计入他的月度负债。这就瞬间把他的月供比拉高了。

更有意思的是,一些“非标准收入”,比如自由职业者、个体工商户的收入,银行怎么认定?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可能需要提供大量的合同、发票、流水,甚至需要做第三方收入证明。这就不是简单的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能概括的了,它变成了一个“收入如何被银行接受”的问题。

从月供比到综合评估

我们之所以强调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,其实是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下讨论。银行或者放贷机构,看的是一个人的“还款能力”和“还款意愿”的综合体。月供比只是其中的一个量化指标,它告诉你的是你“有没有钱还”的客观情况。

但除了“有没有钱”,银行还会看“愿不愿意还”。这方面,个人的信用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逾期记录、tx行为、频繁查询信用报告,这些都会让银行觉得你“还款意愿”存在疑虑。即使你的月供比再好看,一旦信用报告上有“污点”,那贷款审批也会变得困难重重。

此外,还有“还款来源的稳定性”。比如说,你是个体户,收入波动很大,即使这月月供比看着正常,但银行可能会担心下个月、下下个月你的收入能不能保证。这时候,他们可能就会要求提供更多佐证材料,或者提高对月供比的要求,比如要求更低的比率,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
行业内的“潜规则”与经验

说实话,很多时候,计算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的过程,也是一个和银行“博弈”的过程。银行有自己的风控模型,我们作为从业者,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。比如说,对于一些收入证明不足的客户,我们可以尝试提供更多元的材料,比如租赁合同、股东分红证明,或者是通过一些合作渠道,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收入流水。

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,他是做生意的,每个月流水很好,但税务申报比较“随意”,账面利润不高。直接按照guanfang的收入计算,月供比肯定超标。但我们知道,生意人的收入,不能完全以税务申报为准。我花了点时间,帮他梳理了近几年的合同、进货单、销售记录,并且找到了一个信用良好的担保人,最终才让银行认可了他的实际偿还能力。

这其中的过程,就像是在抽丝剥茧,既要懂银行的规则,又要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。所以,与其说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是一个公式题,不如说它是一个“如何让银行信服你的还款能力”的实操题。

计算月供比的几个关键点

要真正算出靠谱的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,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:

第一,明确“收入”的口径。是税前还是税后?是所有收入来源加总,还是只算工资?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步。我一般会建议客户,先按最保守的方式计算,就是只算工资收入,税后的部分。

第二,准确统计“月度负债”。这里的负债,不仅包括房贷、车贷,还要算上xyk最低还款额、消费贷、其他借款的月供,甚至有些机构还会考虑你未使用的xyk额度的一部分。

第三,了解放贷机构的“容忍度”。不同的机构,对月供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。一般来说,能控制在30%-40%是比较理想的,但有些机构在特定情况下,可能会放宽到50%甚至更高。这需要你对市场行情和具体产品有一定了解。

第四,考虑“未来稳定性”。如果你的收入不稳定,或者未来可能出现大的支出(比如子女教育、医疗),那么即便是当前的月供比看起来没问题,也可能需要留有更大的余地。

总而言之,“月供比如何计算”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起点。它是帮助你判断自己财务状况、规划贷款额度的一个重要工具。但真正重要的是,要基于真实、全面的数据,并且理解其中的逻辑,而不是简单套用一个公式。就像我们做咨询一样,很多时候,比给客户一个数字,更重要的是帮他们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和风险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