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麻信用分是什么?不只是个数字,更是一本“信用账本”

财经新闻 (6) 8小时前

芝麻信用分是什么?不只是个数字,更是一本“信用账本”_https://wap.ycdhulan.com_财经新闻_第1张

很多人问我,芝麻信用分到底是个啥?说白了,它不是银行流水,也不是你身份证上的年龄,更像是一本记录你日常行为的“信用账本”。它能做什么?有些人觉得挺玄乎,有些人觉得鸡肋。但从我这些年接触下来看,这东西,用好了,确实能省不少事。

芝麻信用分的“原材料”:你以为的vs实际的

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,说芝麻信用分就是“多用支付宝、多花钱就能提上去”。这说法,只能说对了一半,甚至可以说有点误导。真实的芝麻信用分,它背后是一套挺复杂的算法,抓取的也不仅仅是你消费的多少。我记得刚开始做这块业务的时候,我们内部也有很多讨论,到底哪些数据会影响这个分?最开始,大家觉得就是“还款记录”,但后来发现,实际操作中,它牵扯的东西远不止这个。

就拿“身份特质”这一项来说,你是不是实名认证了?你的学历信息、职业信息有没有完善?这些看似跟钱没关系,但实际上,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你的“稳定性”和“可靠性”。比如,一个信息完整、有稳定职业的人,理论上来说,违约的可能性要低一些。

还有“行为偏好”这块,很多人以为多买点东西、多玩游戏就加分。其实不是。它更侧重于你一些“守约”的行为。比如,按时缴纳水电煤气费(如果接入了相关数据的话),或者在某些平台借了东西能按时归还。反之,一些高风险的行为,比如频繁更换手机号、经常被催收,这些反而是减分的项。有一次,我有个朋友,一直觉得自己的芝麻分上不去,后来一查,发现他之前有个小额贷款没注意,逾期了一次,虽然金额不大,但这个记录影响就挺大。

“履约能力”和“人脉关系”这两项,大家都比较好理解。履约能力主要是看你的负债情况、资产信息,有没有房、有没有车(这些接入数据的话)。人脉关系,其实更多的是看你跟你芝麻分比较高、守约记录良好的人有多少个“关联”。你身边的人靠谱,理论上你自己也靠谱的概率会增加,这是个朴素的逻辑。

芝麻信用分的“使用场景”:从免费押金到……

说完它怎么来的,大家更关心的是它能干嘛。最直接、也最被大众熟知的,就是免押金服务了。共享单车、共享充电宝,这些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。以前借个自行车,还要先交个几十上百块押金,现在芝麻分够了,扫码就能骑,确实方便了不少。

我记得大概是三四年前吧,我们当时也在跟一些旅游平台谈合作,就是用芝麻分来免掉酒店的押金。当时很多酒店觉得,万一客人跑了怎么办?我们跟他们解释,芝麻信用分高的人,跑单的可能性很低,而且就算万一真有问题,平台也有相应的风控措施。后来尝试下来,效果还不错,既提升了用户体验,也降低了酒店的坏账率。

还有一些小贷产品,像花呗、借呗,虽然它们有自己的评分体系,但芝麻信用分依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。甚至一些xyk的申请,如果你的芝麻分表现良好,也会增加获批的几率。

不过,并不是所有的高分用户都能享受所有的优惠。有时候,不同的平台、不同的产品,对芝麻信用分的要求和使用方式都会有所不同。我接触过一些用户,明明芝麻分很高,但为什么某些服务还是用不了?这得具体分析,可能是这家平台对“履约能力”的侧重更强,而你这方面刚好有短板;也可能是你授权给平台的“数据维度”不够全。

“失败的尝试”与“踩过的坑”

当然,也不是所有关于芝麻信用分的尝试都一帆风顺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想跟一家做二手车交易的平台合作,他们想用芝麻分来降低用户付定金的门槛。但问题来了,二手车交易的金额通常比较大,而且涉及到车辆的产权转移、保险等一系列复杂环节。即使芝麻分高,也难保万无一失。最后,这个合作就没有那么顺畅,主要是因为风险的不可控性太高,芝麻分在这么大的金额面前,它的“预测能力”就显得有限了。

还有一个我亲身经历的“坑”,就是过度依赖。有些朋友,看到自己的芝麻分涨到700多,就觉得万事大吉了,什么都敢借、什么都敢用。殊不知,芝麻分只是一个“参考”,它不能替代你的实际还款能力。一旦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,即使芝麻分再高,最后也可能陷入债务危机。

我当时就跟一个朋友说,芝麻分高,就像你在一个大公司里有良好的“口碑”,这能给你带来一些便利,比如升职快一点,或者贷款容易一点。但最终你能不能在公司待下去、能不能获得更高的职位,还是要看你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业绩。芝麻信用分也是一样,它能帮你打开一些门,但最终能不能走得远,还是要靠你自身的“信用行为”来支撑。

如何“养”好自己的芝麻信用分?

既然提到了“养分”,那怎么做才算是“科学养分”呢?我总结了几点,也是我跟很多用户聊过以后,他们反馈比较有效的:

第一,实名认证,务必做全。身份信息、学历、职业、车辆、房产(如果方便的话)尽量都完善。这块属于“身份特质”,越完整,越显得你信息真实可靠。

第二,守约是王道。这是最核心的。按时还xyk、花呗、借呗,不要有逾期。即使是生活缴费,比如水电煤气,如果能绑定到支付宝等平台并按时缴纳,也会有正向加分。

第三,建立积极的“信用行为”。比如,多使用一些信用相关的服务,并且保持良好的记录。我在前公司负责一个项目时,就看到过用户经常使用某些借贷产品,但只要是按时还款,分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。反之,频繁的查询、频繁的申请,可能会被解读为“资金紧张”的信号。

第四,慎重对待“人脉关系”。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,但尽量和信用记录良好、守约的人多一些“互动”和“关联”,比如一起使用某些产品、互相授权。不过,这一条的权重相对较小,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。

最后,要理解“时效性”。信用记录是动态的,过去的不良记录,如果后续行为良好,是会逐渐被“稀释”或“覆盖”的。所以,即使曾经有过小小的失误,也不要气馁,持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行为是关键。

芝麻信用分的未来:不只是“分”这么简单

从我个人从业的经验来看,芝麻信用分的发展,肯定不会止步于现在的免押金、小额贷款这些场景。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它可能会渗透到更多的生活领域。比如,在一些求职场景下,用人单位也许会通过授权的方式,去了解应聘者的一些信用表现。在租房、租车、甚至一些消费金融产品上,它都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点是,当社会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的时候,像芝麻信用分这样的第三方征信机构,它的角色会更加关键。它连接了个人、平台和金融机构,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生态。当然,这中间也涉及很多隐私保护、数据安全的问题,这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去平衡和规范。

所以,如果你问我“芝麻信用分是什么?”,我只会说,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“信用画像”,是你个人在数字世界里的“信用名片”。好好经营它,它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,让你在各种场景下,都能感受到“信用”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