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保荐人,这个问题,说实话,没个确切的数字,而且即使有,变动也很快。最直接的答案可能是去证监会或者交易所的公示信息里查,但那只是一个静态的、挂名的数字,远不能反映实际活跃在业务一线的有多少。我们圈子里,大家更关心的是“有多少靠谱的保荐人”,或者说“有多少能真正独当一面、把项目做好、又没出过大篓子的”。
首先得明确,咱们说“保荐人”,主要指的就是在券商投行部负责IPO、再融资项目,能签字、能对项目质量负责的那些核心人员。当然,广义上,券商里跟投行相关的,比如项目经理、助理,都沾点边,但真正在法律意义上、在行业内被认可能“保荐”的,就那几个签字的。
有人可能看到新闻说某某券商有多少个保荐代表人,觉得这数字挺大。但实际上,里面水分不少。有的可能是新人刚拿到资格,还没带过项目;有的可能已经转岗去做其他业务,或者在内部管理层,不再一线操作;还有些,可能就是个“挂名”,项目真正推进主要靠下面团队。所以,你看到的那些公开数字,就像大商场里的橱窗商品,光鲜亮丽,但有多少是真正能卖出去的,就另一回事了。
我印象很深,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,很多年轻人挤破头想考保荐代表人资格,感觉是个“金饭碗”。但这两年市场冷下来,IPO审核也更严了,很多项目被撤回、被否,保荐人脸上也不那么好过了。有些券商为了凑人数,也会给一些人提供“考证”机会,但实际能力和经验,那是另一码事。
要说真正活跃在市场一线的,能独立负责项目的,这个数字就得打个折扣。你想,一个项目从尽职调查、申报材料、过会、发行,全程下来,可能得一年半载,甚至更长。一个保荐代表人,一年能独立负责一两个项目,就算很高效了。再考虑到项目失败、被否、撤回的情况,实际能成功为公司带来上市的,数量就更少了。
我们接触的客户,尤其是中小企业,他们更看重的是保荐机构的整体实力,以及具体负责项目的保荐代表人是否有经验、靠谱。有时候,一个有经验、有口碑的保荐代表人,哪怕在排名中下游的券商,也比在所谓“大券商”里的新人要受欢迎。因为他能帮你把项目推进下去,能帮你规避风险,而不是仅仅在材料上做文章。
我记得有个项目,当时客户选了家排名靠前的券商,保荐人头衔一大堆,但实际对接下来,发现经验明显不足,对一些行业特殊性理解不够,导致申报材料来回修改,进度拖得很慢。后来换了另一家券商,项目负责人是一位在业内做了十多年的老前辈,虽然券商排名没那么靠前,但他的经验和判断力,很快就把项目梳理清楚,顺利过会。这说明,数量是一方面,关键还是质量和经验。
“保荐人”这个称谓,责任重大。一旦项目出现问题,比如财务造假、信息披露违规,保荐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,包括罚款、市场禁入,甚至追究法律责任。所以,现在大家做项目,都特别谨慎。不像以前,可能为了抢项目,稍微有点模糊的地方就过去了。现在是宁可项目慢一点,也要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这种责任的压实,也催生了一些变化。一方面,有能力的保荐人,价值体现得更明显,他们能通过专业能力和审慎态度,赢得客户的信任。另一方面,一些能力不足、责任心不强的,可能就慢慢被市场淘汰了。你可以看到,这两年有些券商的保荐业务做得不是那么顺,这跟保荐人队伍的整体能力和风险意识有很大关系。
就我个人经验来看,想知道“中国有多少保荐人”,不如去关注那些真正活跃在资本市场前沿、有成功案例、也承担了相应责任的那些人。他们才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。数量是浮云,能力和责任才最重要。
这个问题,是很多企业主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。在我看来,判断一个保荐人是否靠谱,不能只看他头衔有多少,或者他所在的券商有多牛。得看几个方面。
首先,看他过往的成功案例。不能只看数量,更要看项目的质量和行业。如果他负责的项目,大部分都是同一类行业,并且都运作得不错,那说明他对这个行业有深入了解。如果项目五花八门,成功率不高,或者项目出现过问题,那就要打个问号了。
其次,看他对项目的理解和沟通能力。一个好的保荐人,不仅要懂规则,更要懂业务,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并能清晰地向监管机构解释。在沟通过程中,他是否能准确捕捉到企业的核心亮点,也能坦诚地指出潜在的风险,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,这非常关键。
再者,看他是否坚持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。资本市场讲究诚信,保荐人尤其如此。如果一个保荐人在跟企业沟通时,就表现出一些不规范的言行,比如暗示“打点”或者对一些不合理的收费毫不避讳,那这个人你就得提高警惕了。毕竟,保荐人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道“守门员”,他的诚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投资者的利益。
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,保荐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。市场化的选拔机制,会让那些真正有能力、有经验、有责任心的保荐人脱颖而出。反之,那些能力不足、业务不精的,将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同时,监管机构对保荐人责任的追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。这既是对保荐人从业素养的提升要求,也是在保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。未来,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关于保荐人被处罚的案例,这其实是好事,说明市场在净化,规则在完善。
对于想上市的企业来说,选择一个靠谱的保荐机构和保荐团队,比什么都重要。不要只盯着名气和价格,更要看重专业能力、过往经验以及团队的稳定性和配合度。一个好的保荐人,不仅是帮企业上市的“敲门砖”,更是企业上市后的“顾问”和“伙伴”。
所以,回答“中国有多少保荐人”这个问题,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识别出那些真正能做好这项工作的“人”。因为他们,才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真正需要的中坚力量。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