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“如何调出均线”的人,很多时候其实想问的是“怎么用好均线”。这东西,看起来简单,就是个平均值,但真正用起来,从怎么设周期,到它到底指示了什么,这里面的门道,得一点点摸索,别指望看几篇文章就能立马变高手。
说白了,均线就是把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平均一下,画成一条线。比如,我们最常用的五日均线,就是最近五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。这个平均值,会随着新的一天价格的变动而变化,所以它是一条“动”的线,不像固定价格点那么死板。
关键在于,这个“平均”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的“平均成本”或者“平均情绪”。当价格在均线上方运行,通常意味着当前买入的平均成本比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高,市场可能偏向多头。反之,在均线下方,则可能意味着买入的平均成本在下降,市场情绪偏弱。
但别太迷信它,价格波动是常态,均线只是一个平滑后的指标。有时候,价格会“假摔”跌破均线,然后迅速拉回来,这时候硬按均线信号操作,反而容易被套。所以,理解它,但别被它“绑架”,这很重要。
关于均线周期怎么选,这绝对是新手最容易纠结的地方。有人说,五日、十日、二十日是短期,六十日、一百二十日、二百五十日是中长期。但我觉得,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,最核心的还是看你自己的交易风格和市场的活跃度。
如果你是做短线交易,恨不得一天看个好几次盘,那五日、十日、二十日均线可能对你更有参考价值。它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灵敏,能及时捕捉到一些短期趋势的苗头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观察一只股票,它在连续上涨后,五日均线开始走平,然后略微下移,紧接着十日均线也开始出现拐头向下的迹象。当时我就觉得,短期可能要回调了,就稍微减仓了一部分。
如果是做中长线投资,比如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,那六十日、一百二十日、甚至二百五十日均线就显得更重要了。它们代表的是更长时间内的平均成本,更能反映出大的趋势方向。我有个朋友,他做股票投资,基本只看年线(二百五十日均线),他说这能帮他过滤掉很多短期噪音,专注于大的趋势。当然,他也为此付出过代价,有时候大趋势没来,他会错过一些短期的机会,但总体来看,他的策略比较稳健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你得结合市场的“惯性”。有些市场,比如股票市场,它的中短期趋势可能相对明显,所以中短期均线组合会比较有效。而有些市场,比如一些波动剧烈的商品期货,它的短期波动可能非常大,这时候过多的短期均线反而会显得杂乱无章。
单根均线看,确实有点“孤单”,真正好用的,是多根均线组合在一起看。最经典的组合,比如“均线多头发散”,就是短期均线全部在长期均线上方,并且都呈现向上倾斜的态状。这通常预示着股票处于一个强势的上升通道里。
我个人比较喜欢用“三线合一”或者“均线粘合”来看。当短期、中期、长期均线都聚拢在一起,并且开始向上发散时,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信号。这个信号的可靠性,我觉得比单根均线要高很多。我曾经在一个website上看到一些关于均线粘合的分析,提到过一个“均线粘合向上发散”的形态,说这是主力吸筹的迹象。我当时也观察了几只股票,确实在均线粘合后出现了一波不错的上涨。
反过来,“均线死叉”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。当短期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均线,并且是穿下去的那个,往往意味着短期内的弱势可能要延续。但我得提醒一下,这不代表价格一定会大跌,有时候只是一个技术性的回调。我记得有一次,某只股票的十日均线跌破了六十日均线,看起来是个“死叉”,我当时就觉得要出货了,结果第二天它立马拉升,直接把均线又拉了回去。那次教训就是,不能把死叉当成绝对的卖出信号,还得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盘面情况一起来判断。
我当初刚接触交易的时候,也是 pretty 迷信均线。看到均线向上,就觉得是机会,看到均线向下,就觉得是风险。结果,没少因为这个“一根筋”的操作而亏钱。
比如,有时候股价在均线附近震荡,一会儿站上去,一会儿又跌下来。我那时候会很纠结,到底该不该操作。结果,来来回回地操作了几次,手续费都快赶上利润了,最后还被套了。后来我才明白,均线附近的价格震荡,本身就说明趋势不明确,这时候应该做的,不是频繁操作,而是耐心等待更明确的信号。
还有一个误区是,只看均线的方向,不看均线的“斜率”。同样是向上,斜率陡峭的和斜率平缓的,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。斜率陡峭的,说明上涨势头很猛,但也可能预示着回调的风险也更大。平缓的上涨,往往更持久。我记得在研究一些波动性较低的市场时,我发现均线斜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还有就是,很多新手会把“均线失守”理解成“末日审判”。事实上,股价偶尔跌破一根重要的均线,未必就意味着趋势的终结。关键是要看跌破的“程度”和“持续时间”。如果只是短暂跌破,很快就回到均线上方,那可能只是一个“插曲”。但如果连续几日都不能回到均线上方,并且有其他指标佐证,那才需要高度警惕。
说到底,“如何调出均线”这个操作本身,现在大部分交易软件都非常方便。比如,在大多数股票交易软件里,你打开K线图,通常会有“技术指标”或者“指标叠加”之类的选项。点进去,里面就有“移动平均线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A(Moving Average)。
点选“移动平均线”后,会弹出一个设置窗口。在这里,你可以输入你想要设置的“周期”。比如,你想看五日均线,就在周期框里输入“5”。如果你想看十日、二十日均线,就再添加,输入“10”、“20”等等。不同的软件,设置方式略有差异,但原理都是一样的。
很多软件还允许你选择均线的“类型”。最常见的是“简单移动平均线”(SMA),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算术平均。还有“指数移动平均线”(EMA),它对近期价格赋予更高的权重,所以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灵敏一些。我个人在短线交易时,会偏向于使用EMA,因为它能更快地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变化。但在做中长线分析时,SMA的平滑性可能更受欢迎。
等你设置好周期和类型,点击确认,你就能在K线图上看到你想要的均线了。它们会以不同颜色的线条显示,方便你区分。
最后想强调一下,均线只是众多技术分析工具中的一种,它有它的优势,但也有它的局限性。千万不要过度依赖均线,把它当成万能钥匙。很多时候,价格的涨跌,是受到基本面、消息面、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的。
我见过不少人,就是死守着均线信号操作,结果被一些突发的利空或者利好打得措手不及。所以,如果你想让你的交易或者投资更有效,我建议你在使用均线的同时,多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技术指标,比如MACD、KDJ、布林带等等,把它们结合起来看,形成自己的分析体系。
另外,风险管理永远是第一位的。无论均线给出了什么样的信号,都要设置好止损,控制好仓位,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这不仅是经验之谈,更是无数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