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问国外航运多久,其实这个问题,问出来的时候,答案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了。这里面牵扯太多东西,我总觉得,与其问个大概时间,不如先弄明白影响这个时间具体有哪些因素。毕竟,咱们做生意的,最怕的就是预期跟现实差距太大。
说实话,刚入行的时候,我也以为就是船期到了,装货,然后过段时间到港。想法是好的,但现实嘛,你懂的。首先,最直接的,就是航线本身。欧洲线和美西线,那航程天数自然不一样。但即便同一条航线,旺季和淡季,船司的排班也会有细微差别。你以为的“正常”船期,可能因为某个港口拥堵,或者某个国家节假日,就得往后推个几天,甚至一周。我记得有一次,碰上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工人罢工,本来七八天就能靠港的船,硬生生停在锚地等了快半个月,最后整批货的交期都耽误了。
其次,船司的选择也很关键。不同的船司,有不同的船型、船速,还有他们自己的网络覆盖。有些船司为了追求效率,会选择更快的船,但成本也高;有些船司则更看重成本,选择稍微慢一点但能装更多货的船。这就好比开车,你开跑车肯定比开SUV快,但油耗和保养也高。我们当时为了节约成本,选了一个价格相对便宜但航次不算特别密集的船司,结果碰上几次货物积压,他们的响应速度就慢了点,有时候信息更新也滞后,搞得我这边客户天天追问。
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,就是“起运港”和“目的港”的实际操作效率。港口拥堵、码头操作能力、港口当局的清关流程,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船只的靠泊和货物放行速度。我经历过从某个东南亚小港口出口,船到了,但因为港口设备老化,一次只能挂一两个岸桥,本来一天能装完的货,愣是拖了两三天。这种时候,就算船很快,也改变不了整体时效。
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航运公司公布的“参考船期”,比如“XX港到YY港,15天”。这15天,很多时候只是从船从起运港开出到抵达目的港的时间,这中间还隔着装卸货、港口操作、可能的海关查验等等。这些“不可控”的因素,加起来可能又是几天,甚至是十几天。有个客户,上次发一批电子产品到欧洲,他非常看重时效,我给他报了一个18天的参考船期,他当时还嫌慢,觉得15天就能到。结果呢,船靠港后,因为海关随机抽查,耽误了三天,最后客户收到货已经是21天了。这还没算上从目的港到他仓库的陆运时间。
有时候,即使船期准时,后续的流程也可能会出状况。比如,箱子到了港口,但是因为报关文件没及时提交,或者海关需要核实的信息不对,箱子就得压在港口,等待处理。这种情况,你跟船司说也没用,那是海关和货主之间的事。我们公司就遇到过几次,客户因为某些申报信息不符,导致集装箱滞港,产生额外的仓储费不说,关键是耽误了客户的生产计划。
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“散货拼箱”和“整箱”的区别。拼箱的货,虽然单次的海运费可能便宜些,但涉及到在起运港的集拼,以及在目的港的分拨,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时间。特别是如果碰上淡季,船司可能会为了凑够一船货而延迟开船,或者把几个拼箱的货物拆开,分散到不同的船上。我们有一次发了一些小批量的样品到南美,走的拼箱,结果为了等待另一个客户的货一起拼,硬是多等了快一周才开船。当时客户那边也是急得不行。
所以,总结下来,国外航运多久,最好的办法是,你先确定你的起运港、目的港,以及你大概的货量。然后,找几家靠谱的船司或者货代,让他们给出具体的船期预估,并且一定要问清楚,这个预估时间是否包含港口操作、转运等环节。我个人习惯,在收到船司的报价时,都会多留出20%到30%的时间作为缓冲。宁可早到,总比晚好。特别是那些对交货期要求严格的客户,一定要提前沟通好,把所有可能 delays 的因素都考虑进去。
还有,如果时间非常紧急,可以考虑海运附加费,比如“优先靠泊”或者“快速装卸”之类的服务,虽然会贵一些,但有时候能帮你节省关键的几天时间。不过,这些服务也不是所有船司都提供,而且效果也得看具体港口和当时的情况。我记得有一次,赶着参加一个重要的展会,船期实在来不及,我们花了不少钱买了一个“优先靠泊”的权益,结果船在港口外就排了十几个船,优先级根本排不上,最后还是只能干等。那次之后,我对这种“附加服务”的信心就打了折扣,除非万不得已,我还是倾向于选择正常的航程,然后把风险预估做足。
保持跟船司或者货代的良好沟通至关重要。一旦发现船期出现异常,比如船舶晚开、靠港延迟,一定要第一时间知道,并且评估对整体时效的影响。如果信息滞后,那么你做的任何计划都可能是无效的。我平时都会关注几家主要船司的动态,也会让我的货代朋友及时把船期变动的信息传递给我。有时候,一个tel,或者一条即时信息,就能帮你避免很多后续的麻烦。
另外,很多时候,客户也会问我,“为什么船明明到了,我的货怎么还没出来?”这时候,就需要跟客户解释港口的提货流程。比如,船到港后,还需要等船舶公司签发海运提单,然后凭提单去码头换取提货单,之后才能安排提货。这个环节,也需要一些时间。特别是遇到周末、节假日,码头可能只提供有限的服务,或者提货速度会变慢。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客户,看船已经到港两天了,就催着我让他把货马上提出来,我跟他解释了半天港口的流程,他才明白。所以,对于客户来说,清晰的沟通和解释,比任何时候都重要。
总而言之,国外航运多久,真的是一个动态的问题。它不是一个恒定的值,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。从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的角度看,你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预期,一个扎实的风险管理计划,以及一个高效的沟通机制。我常常跟我的团队说,我们的工作,不仅仅是把货运出去,更重要的是,要让客户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,把那些“不确定性”尽量前置,做到心中有数。这样,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中,立于不败之地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