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送配股:老股民的几点心得

投资基金 (13) 4天前

如何选送配股:老股民的几点心得_https://wap.ycdhulan.com_投资基金_第1张

很多人一看到“配股”,脑子里就条件反射般地觉得是好事,毕竟是公司给老股东的“福利”。但具体怎么“选”?不是一股脑全认购,也不是盲目地看价格。这里面学问可深着呢,别看有些公司公告写得冠冕堂皇,实际操作起来,一不小心就踩坑。今天就唠唠,一个老股民对如何选送配股的些许体会,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。

配股公告的“潜台词”

看到公司发配股公告,第一件事是别光看那个“折价”多少。折价固然吸引人,但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公司为什么要配股?配股募集的资金打算做什么?这是最核心的问题,也是决定这笔钱投出去是“锦上添花”还是“雪上加霜”的关键。

很多时候,配股是为了补充流动性,或者说,公司可能遇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。这时候,即使折价再低,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改善,配股也可能成为一种“逃生”的信号,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让你继续“接盘”。我记得有个朋友,当年追着某家热门的医药公司配股,当时价格确实比市价低不少,公司说要投几个新项目。结果呢?项目迟迟没有进展,公司业绩也跟着下滑,最后那笔配股的成本,比他当时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成本还要高。

所以,细读配股公告里的募集说明书,尤其是关于募投项目的介绍,一定要刨根问底。那些模糊不清的描述,诸如“用于补充营运资金”之类的,最需要警惕。公司应该清晰地说明资金的投向、预期效益以及项目进度安排。如果连这些都说不清楚,那基本可以判断,这次配股的价值存疑。

识别“价值洼地”还是“陷阱”

什么样的配股值得参与?我个人认为,首先要看公司本身。一家主营业务清晰、盈利能力稳定、行业前景良好的公司,即使面临暂时的困难,通过配股来优化资本结构、支持发展,往往是值得的。

我之前关注过一家做高端装备制造的公司,他们也发布了配股公告,价格同样有折扣。但吸引我的是,他们明确提出要用募集的资金购置更先进的生产线,并且已经拿到了几份大额的订单。这种基于实实在在业务扩张的配股,成功率就高很多。我当时分析了一下,即使考虑到配股本身的一些手续成本和时间成本,参与这次配股,长期来看,回报率依然可观。而且,这种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比较务实,执行力也强。

反过来说,如果一家公司,经营状况不佳,产品竞争力下降,或者所处行业正面临颠覆性变革,那么即使配股价格再诱人,也得掂量掂量。配股只是给了你一个以更低成本进入的“机会”,但如果公司本身“质地”不行,低成本也未必能换来高回报。反而可能因为公司基本面的恶化,让你在配股后继续承受更大的亏损。

认购比例与资金安排

确定了要参与配股,接下来就是认购多少的问题。这同样是个技术活,不能全凭“一股脑”的态度。我个人的经验是,要结合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对公司的判断来决定。

如果公司基本面非常好,募投项目也切实可行,而且市场对这家公司后续发展普遍看好,那么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,适当增加认购比例是没问题的。毕竟,配股的成本通常低于二级市场价格,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收益。我的做法是,在预估了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潜力和分红回报后,算出一个自己能接受的“平均成本价”,然后决定认购多少。

但也要留有余地。市场是动态的,公司的经营也可能出现意外。我不会把所有流动资金都押在配股上,总要留一部分作为应对风险或者抓住其他投资机会的“弹药”。而且,配股的资金一旦投入,在股权登记日后,短期内是无法退出的,所以,在资金安排上一定要谨慎,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其他重要的投资计划。

“弃购”也是一种策略

很多人可能觉得,配股是公司给的“机会”,不参与就是傻。但有时候,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。正如我前面提到的,如果公司基本面不好,或者募投项目不靠谱,哪怕价格再低,我也不会去碰。

曾经有一家在中小板的公司,因为资金链紧张,提出了一个很低的配股价。公告里说要投入一些新的技术研发。但我研究了这家公司的产品线,发现他们现有的产品竞争力已经很弱,而且行业内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,他们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配股价低得离谱,我也选择了放弃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这家公司业绩持续下滑,股价也一路下跌,如果参与配股,亏损会更大。

所以,“如何选送配股”的核心,其实就是“选”。选对公司,选对项目,才能让这个“福利”真正变成收益,而不是一种负担。

配股后的关注点

参与了配股,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配股只是一个融资手段,公司的长期价值还是取决于其经营和战略。因此,配股完成后的公司运作,是我们必须持续关注的重点。

要密切跟踪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,看是否按照公告所述的进度在推进募投项目。同时,也要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,看看新增的股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每股收益(EPS)会产生什么影响。如果公司利用配股大幅扩张了产能,但市场需求没有同步增长,那么新增的产能可能变成一种负担。

我通常会定期查看公司的定期报告(年报、半年报、季报),尤其是关于募投项目进度的披露。如果发现公司在募投项目的执行上出现重大偏差,或者预期效益远未达到,我会重新评估持有的头寸,甚至考虑减持。

总而言之,如何选送配股,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,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独立判断能力。别被一时的“折扣”冲昏了头脑,回归公司基本面,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