僵尸企业是指长期亏损、资不抵债、依靠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维持生存的企业。这些企业不仅浪费社会资源,还阻碍经济发展。甘肃省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,僵尸企业问题也较为突出。将对甘肃省的僵尸企业进行盘点,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。
甘肃僵尸企业盘点
根据甘肃省统计局数据,截至2022年末,甘肃省共有僵尸企业216家,其中:
- 国有僵尸企业:102家
- 集体僵尸企业:28家
- 民营僵尸企业:86家
从行业分布来看,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:
- 制造业:65家
- 建筑业:42家
- 采矿业:31家
- 房地产业:27家
- 交通运输业:21家
僵尸企业成因
甘肃省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包括:
- 结构性失衡:甘肃省产业结构单一,以传统重工业为主,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。随着经济转型升级,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,导致大量企业陷入困境。
- 体制机制缺陷: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,政企不分,导致僵尸企业长期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维持生存。
- 市场竞争力弱:甘肃省地处偏远,交通不便,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,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。
- 政策扶持不到位:政府对僵尸企业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,导致这些企业长期占用资源,阻碍经济发展。
僵尸企业的危害
僵尸企业的危害不容忽视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浪费社会资源:僵尸企业长期亏损,浪费了大量的资金、土地、能源等社会资源。
- 阻碍经济发展: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,挤压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,阻碍经济增长。
- 加剧金融风险:僵尸企业长期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存,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,威胁金融稳定。
- 损害社会稳定:僵尸企业职工失业,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矛盾激化。
僵尸企业治理
治理僵尸企业是推动甘肃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。对此,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:
- 完善退出机制: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,对长期亏损、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清算。
- 深化国企改革: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政企分开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增强企业活力。
- 培育新兴产业: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,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经济竞争力。
- 加大政策扶持: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,实现转型升级。
- 加强监管:加强对僵尸企业的监管,防止其占用资源,损害金融稳定。
僵尸企业是甘肃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。治理僵尸企业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通过完善退出机制、深化国企改革、培育新兴产业、加大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管等措施,甘肃省可以有效化解僵尸企业问题,推动经济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