筹码为什么保值?经验之谈

货币市场 (8) 2天前

筹码为什么保值?经验之谈_https://wap.ycdhulan.com_货币市场_第1张

不少人问我,手里的筹码到底值不值钱?能不能保值?这个问题,说简单吧,也挺挠人。今天就闲扯几句,说说我这些年接触到的,关于筹码为什么保值的一些看法。

“保值”这词儿,得看怎么定义

首先得明白,我们说的“保值”,到底保的是什么?是跟人民币比?还是跟黄金比?或者仅仅是相对于投入成本来说,不至于大幅缩水?我感觉,很多人对“保值”的期待,其实是希望它能像黄金一样,有个相对稳定的价值锚,哪怕不能增值,至少别随便就跌没了。

但我接触到的很多情况下,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、或者说是波动性比较大的领域,把“保值”看得太死,反而会错失一些机会。说实话,很多时候,我们所谓的“筹码”,它更像是一种权利、一个机会、一个参与的凭证,它的价值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它的场景和使用它的人。不是说它本身就有个固定价格,你买进来就等于把钱存进了银行,买个心安。

举个例子,我见过很多因为错过了最佳使用时机而让手里的“筹码”价值大幅缩水的例子。当初花了不少钱拿到的入场券,结果市场风向一变,或者新规一出,这券就变得不好使了。这时候你再后悔,手里的“筹码”也就变成了纸,谈何保值?

价值的源泉: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

那么,什么因素能让这些“筹码”具备一定的保值能力呢?在我看来,最核心的两点是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。

想想那些限量版的纪念品,或者是一些特别的证书、资格。它们之所以能保值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量有限,而且想要复制或者替代它,非常困难。比如,一些非常早期的、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藏品,就算它本身没有实际使用价值,但因为稀缺,加上它的故事性,总有人愿意出高价来“收藏”,这算不算一种保值?

同样的道理,在一些需要专业技能、或者需要经过特定流程才能获得的“筹码”,比如某些行业的稀缺资质证书,或者是一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会员权益,它们本身就带着门槛。这个门槛,就是一种稀缺性。而一旦你拥有了这个,别人想轻易获得,就需要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和时间,这时候,你手里的“筹码”就具备了一定的“议价能力”,也就是我们说的保值的基础。

当然,这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,就是“使用价值”。如果一个筹码,无论它多稀缺,多难获得,但就是没人用,或者没地方用,那它就算不上真正的保值。就好比一张电影票,再怎么限量,电影院都关门了,这张票也就废了。

实际应用中的“保值”误区

我在实际操作中,也遇到过不少关于“保值”的误解。最常见的,就是把“低买高卖”的短期行为,误认为是“保值”。比如,在某个低点抢进了一些波动性大的东西,然后稍微涨了一点就卖掉,觉得“保值”了,赚了点小钱。但如果市场继续上涨,你卖的这点利润,可能就抵不上别人持有的增值部分了。

更别提那些把“保值”寄托在完全不了解的项目上的人了。听说某个东西能保值,就一头扎进去,也不管它到底是个什么性质,背后有没有支撑,有什么风险。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,钱已经投进去了,再想拿出来,可能就很难了。这种情况下,谈保值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
我总是跟身边的人说,做任何事情,特别是涉及到“筹码”的获取和持有,都要回归到它本身的价值上来。你拿到的这个“筹码”,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它在什么场景下有用?有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价值衡量标准?如果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,那么“保值”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。

风险对冲与价值的相对性

还有一个角度,可以理解“筹码”的保值。那就是它在特定环境下的“风险对冲”功能。比如,在通胀预期很高的时候,buy一些黄金或者某些硬资产,就是为了对冲货币贬值的风险。虽然从绝对值上,它们可能不一定升值,但相对于持有现金,它帮你维持了buy力,这就算是一种“保值”。

在更复杂的金融市场里,一些衍生品或者特定的投资工具,也可以被视为“筹码”。它们的设计初衷,很多是为了锁定风险,或者是对冲其他资产的波动。比如,一份有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,它承诺给你一个固定的回报,在这个不确定性增大的市场里,这种确定性本身,就是一种“保值”。

但要注意,这种“保值”,往往是相对的,是和另一种不确定性做比较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,原本用于对冲的“筹码”,也可能因为自身逻辑的变化而失效。所以,不能把“保值”想得太绝对,一切都有个前提条件。

我的经验:关注“使用权”与“流动性”

在我这么多年的实践中,我发现,真正能体现“筹码”保值能力的,更多时候体现在它的“使用权”和“流动性”上。

“使用权”,就是你能不能主动地、有效地去使用这个筹码,去获取你想要的东西。比如,你手上有一堆会员积分,如果这些积分可以兑换你想要的产品或者服务,并且这个兑换的比例相对稳定,那么这个积分就具备保值的属性。反之,如果积分的兑换门槛越来越高,或者兑换的产品越来越差,那它的保值能力就大打折扣了。

“流动性”,指的是你什么时候需要,都能相对容易地把这个“筹码”变成其他你需要的价值。比如,股票、债券,虽然价格会波动,但它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,你想卖,总能找到买家(当然,价格另说)。而一些非常难以变现的“筹码”,即便账面价值很高,但如果不能及时变现,它在关键时刻就等于零。

总的来说,筹码为什么保值,不是一个简单的“买入就等于锁定价值”的逻辑。它涉及到稀缺性、不可替代性、使用价值、风险对冲、使用权以及流动性等多个层面的考量。而最终的价值判断,往往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和个人的使用目的。